飞鱼的“飞行” 其实只是一种滑翔而已。 飞鱼实际上是利用它的“飞行器” 尾巴猛拨海水起飞的, 而不是像过去人们所想像的那样, 以为是靠振动它那长而宽大的胸鳍来飞行。飞鱼在出水之前,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,快接近海面时,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的两侧,这时很像一艘潜水艇, 然后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, 划出一条锯齿形的曲折水痕, 使其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,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。
飞鱼的起飞速度竟超过18米/秒。飞出水面时, 飞鱼立即张开又长又宽的胸鳍,迎着海面上吹来的风以大约1 5米/秒的速度作滑翔飞行。当风力适当的时候, 飞鱼能在离水面4~5米的空中飞行200~400米,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。有人曾在热带大西洋测得飞鱼最好的飞翔记录:飞行时间90秒, 飞行高度10.97米, 飞行距离1 109.5米。
“翅膀”其实并没有扇动, 而只是靠尾部的推动力在空中作短暂的“飞行” 。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,将飞鱼的尾鳍剪去,再放回海里, 由于它没有像鸟类那样发达的胸肌,不能扇动“翅膀” , 所以断尾鳍的飞鱼再也不能腾空而起了。
飞鱼为什么要飞行:曾经有海洋学家推断过,飞鱼为什么要飞翔,海洋学家表示,飞鱼的飞翔,是为了躲避海洋里天敌的追捕,或者是由于船只靠近受到惊吓而飞翔,当然,飞鱼这种特殊的“自卫” 方法并不是绝对可靠的。在海上飞行的飞鱼尽管逃脱了海中之敌的袭击,但也常常成为海面上守株待兔的海鸟,如”军舰鸟” 的“口中食” 。
飞鱼就是这样一会儿跃出水面,一会儿钻入海中,用这种办法来逃避海里或空中的敌害。飞鱼具有趋光性,夜晚若在船甲板上挂一盏灯,成群的飞鱼就会寻光而来, 自投罗网撞到甲板上。